瑜伽常识 /MANUAL
年轻人流行“上夜校”折射哪些需求?
年轻人流行“上夜校”折射哪些需求?编者的话:近期,关于“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上夜校”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分享称,社区夜校的不少课程在开放网络报名一分钟后即被“秒完”。手碟体验课、书法课、声乐课、朗诵课、中国舞……各类培训课程常常座无虚席。这些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上夜校”?在当前少数城市流行的夜校模式能否推广?夜校课程“供不应求”该如何解决?
在传统的夜校里,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为了拿夜校函授的学历,另一些参与者则是老年人。但如今的夜校显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的范围更广了,教学内容也更为多样。特别是针对年轻人需求开发的一些课程,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年轻人选择上夜校,既是我国大力推动终身教育制度、鼓励终身学习的一个结果,也是当代年轻人更新知识、丰富业余生活的自我选择。通过上夜校,不仅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也获得了身心的放松,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将得到有效提高。而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均认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提升,对劳动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水平均有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夜校给年轻人带来了诸多的机会,具体包括:
一是能获得身心放松。如今的年轻人上班节奏快,压力大,枯燥、焦虑、紧张、压抑成了不少年轻人时常经历的身心困境。通过在夜校学习自己喜爱的一些才艺兴趣类课程,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可得到缓解,紧张情绪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正因为如此,夜校才成为这些年轻人身心的安慰场所。
二是有助于技能提升。一些夜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会开展前沿知识技术发展的讲座或展示JN江南·体育最新官网入口,聘请专业教师讲解和指导。年轻人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角,也能够助力专业技能的提升。如果能够就此掌握一技之长,那么将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是有助于职业扩展。在职场上,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多才多艺肯定是加分项。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多样化的才艺水平,将对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拓展职业空间多有裨益。
四是有助于社交拓展。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许多年轻人的社交圈子很窄。一些年轻人天天忙于加班,以至于谈恋爱都没时间。一些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大、加班时间长导致的社交圈子过窄是导致我国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抽空去参加夜校,对加强人际之间的交往,拓展社交圈子,认识新朋友,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记忆中的“夜校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高的时代。当时的年轻人上夜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完成学历进阶的功利性色彩。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年轻人就读夜校,更多将其作为充实生活、拓宽视野、扩大朋友圈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的原因。
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折射出年轻人对待继续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转变——他们正在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些“网红”夜校推出的一些看似“无用”的文化、艺术课程,却受到追捧的原因。
需要注意到,针对社会对待继续求学、终身教育的观念转变、需求增加,当前“夜校的供给”还不足。这需要城市、社区、正在转型的校外培训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充分了解新的需求,丰富教育资源供给,为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营造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环境。
近年来,原来的城市夜校都在寻求转型,从以前的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转到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而相比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吸引城市青年的,就不是获得一纸文凭的功利价值,而是丰富精神生活、完善自我的非功利价值。这对课程的设计与课程的质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上海为例,据报道,上海今年推出了春、秋两季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当下正在进行中的秋季班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设立25个分校和117个教学点,开设382门课程。
另外,我国从2021年起推进“双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也在寻求转型,进入面向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领域。显然,由于服务对象不同,面向的培训不能再走以前学科类培训加剧焦虑、内卷那一套,而必须考虑年轻人的多元学习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政府部门也应对开展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的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此,方能建立起供给主体多元、课程多元、授课方式多元的高质量“夜校”服务体系。(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当下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夜校和以往的学习培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前者笔者称为“多巴胺学习”,后者则叫“硬核学习”。
“硬核学习”是以成果和目标取胜,它的原则是单一化、标准化和理性化。崇尚专业精神和权威主义。遵循“一万小时定律”。
“多巴胺学习”则倡导学习的过程大于结果。目标退场,体验更为重要。它的原则是多元的、个性的、小众的、扁平的。它崇尚的是多元并存、贡献的满足和分享的快乐。重要的是当下这一刻专注的消遣和娱乐。
对于年轻人而言,满足“多巴胺学习”的夜校中,“校”的属性非常弱,“夜”生活的属性倒是更为强烈。参与性、互动感、重社交、松弛感和沉浸式就自然而然成为用户体验的关键词。
当前很多夜校的运营模式,或依赖于政府文化领域经费的补贴投入,或是与部分老师或商业机构开展的公益合作,甚至还有部分年轻人自发的“拼课”,其权益难以获得充分保障。而反观供给侧就会发现,当前很多学费实惠的“夜校”,却衍生出了“稀缺抢票”等现象。笔者以为,“多巴胺学习”也应保证其公平性和普惠性。当前的夜校模式有哪些推广的好办法?应如何解决夜校模式的可持续性难题?
事实上,“交叉补贴模式”或可提供借鉴思路。比如说用财政支持和政府采购去补贴形成繁荣的文化休闲市场,比如说用付费的正式课产品来补贴免费的体验课产品,由付费的人群(财政支持或者商业机构引流)来给不付费的人群(课程体验者)提供补贴,授课的初阶老师用教授免费学员获得的教学技能提升来补贴未来收费学员的获得感。
在“交叉补贴模式”下,运营夜校的机构不应将货币作为其主要的目的和交易信号,而应把“注意力经济”和“声誉经济”这两个非货币因素,作为可持续的推动力。因为对于夜校而言,持续稳定的学员才是持续运营的核心,才有可能为“交叉补贴”的夜校模式带来能够覆盖成本的收益。
此外,如果夜校运营的模式更偏公益性,授课项目的选择应更关注传统文化,倾向于提供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民间技艺传承的课程,这也为夜校的公益性提供了其应有之义。而如果夜校的课程已经是商业培训市场上非常成熟和多元化的项目,比如瑜伽、PPT制作、街舞等,则应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商业化,不宜再借助财政的支持。(作者是品牌营销顾问、“友声誉”品牌咨询创始人)▲